X 关闭
周鹏程,四川巴中人。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诗歌学会会员、中国散文学会会员、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,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兼报告文学创委会副主任、重庆新诗学会副会长、重庆市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、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民盟重庆市委文化委副主任。著有诗集《花开的声音》《迷雾城》《旧年的雪》《向东流》,报告文学集《青春踏歌》,长篇报告文学《藏地心迹》《大地回音》,散文集《永远的影子》等个人专著。曾参加鲁迅文学院西南作家班学习以及第十九届全国散文诗笔会。在《诗刊》《诗选刊》《星星》《扬子江》《诗歌月刊》《延河》《四川文学》《青年作家》《散文诗》《岁月》《中国报告文学》《人民日报》《光明日报》《重庆日报》《重庆晚报》《华西都市报》等报刊发表作品若干。曾获中华文学年度诗人奖、全国鲁藜诗歌奖、第二届阿来诗歌节优秀奖、重庆银河之星诗歌奖、光明日报征文奖,连续三届获重庆晚报文学奖。长篇报告文学《藏地心迹》被改编成同名电影,曾获重庆市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奖、第九届重庆文学奖。
(资料图)
评论
周庆荣(中国诗歌学会散文诗工作委员会主任、《星星·散文诗》名誉主编)——
鹏程的散文诗,最抓人的恰恰是寻常生活中极易被忽略的记忆。其中,曾读过他的作品,如《欠条》《向村庄挥挥手》,尤其让人感动。往事里存在的一切,在时间逻辑上都已经是黑白照片那般的存在,唯有被精神唤醒的部分才重新绚丽生动。散文诗的叙述与小说和散文不同,目标事物要具有意象的力量,这种力量能够让我们把现实和往事进行冲突、和解、互证,然后回归到写作的意义,即所写下的文字应该鼓舞我们继续走进未来。鹏程的语言风格走出了散文诗曾经的紧张的修辞,松弛而自然。这要求写作者在观察和思考中,要发现事物溢出的意义,在鹏程的作品里,他做到了这一点。
龚学敏(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、《星星》诗刊主编)——
周鹏程的诗歌写作属于心中有话要讲。面对纷繁的世界、碎片化的时间,以及人们所面临的各种与过往不同的精神危机,鹏程总是能够用自己对诗的理解,不断地抽丝剥茧,提炼出千百年来,一直伴随着人类前行的诗意。这种真挚、朴实的诗意,不仅感动作者本人,更是能够给现实生活中不同际遇下的人们,一种共同需要的精神抚慰。当下的散文诗创作,最重要的,也是最需要的,莫过于有经历,有情感,有自己独特的表达,真实且摒弃一切空洞。我们看到了鹏程正在自己人生的路上,写作的路上这样走着。这一点,对但凡会取得一定成就的写作者而言,是必须的。
卜寸丹(中国诗歌学会散文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、《散文诗》杂志社总编辑)——
鹏程善写。善写者不择纸笔,不拘形制,正如鹏程写诗,做纪录片,开展文化活动,无不从容笃定,其作品亦充满对乡土文化伦理的重建与风物志一般迷人的成色。鹏程对散文诗的操控同样出色。我们知道,散文诗创作若一味沉湎于过度虚泛的抒情,作者的草率和敷衍,局限和取巧,了然可见,是断然逃不过读者的慧眼的。如何别开生面,抵达正道,这些年来,一些前辈们为此呼吁散文诗从“野”入手,加大叙事功能,以此脱离小花小草、吟风弄月的小圈子,从而另觅新途,为其正名。而鹏程师承有出处,担当在笔下,其散文诗,更以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悲悯的大情怀,通过追忆、描摹、剖析、整合,融借鉴于思索,化荒诞为真实,对社会众生相进行有胆有识、有张有弛地诗意叙述,水到渠成,完成了从短制到长章的转型,从洞察到践行的升华。
蒋登科(西南大学教授、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)——
鹏程来自川东北的大巴山,是我的老乡。对于很多人来说,巴中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,但在我看来,它也是一片充满诗意的土地。巴中的诗人、作家很多,最近这些年,我读到了许多乡友的诗文集,感觉特别亲切。这些诗人、作家,有些早已离开了家乡,有些还坚守在那片土地上。在我的印象中,鹏程是个多面手。他写诗,写散文,写报告文学,还写新闻报道以及小说,而且在每个领域都有不错的收成。他曾经出资主办过诗歌大奖赛,编辑出版以诗歌为主的民间刊物,主编过诗歌作品选集,还出版过个人诗集《花开的声音》《迷雾城》《旧年的雪》《向东流》等。言为心声,鹏程的诗在语言、结构、语气、格调等方面也就因此显得比较复杂和多样:有的细腻,娓娓道来;有的粗放,大刀阔斧;有的充满怨恨,有的却满含挚爱;有的如行云流水般倾泻,有的又如唯美的艺术品一样精雕细琢……
萧敏(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、知名散文诗作家)——
认识鹏程数年,知他是大巴山之子,曾在重庆某报从事副刊编辑工作,且是个多面多产的作家。
窃以为:鹏程的写作强项实乃散文诗。无论其语言、意象、意境都堪称重庆散文诗坛之翘楚。其作品深沉、宽广、厚重!他的散文诗以芬芳的泥土香,书写了大巴山之子朴实真诚的情怀:其笔下的山水、村庄、父母、人物……无不让人动容、动心、动情……
散文诗的精髓在语言和意境。散文诗人鹏程行走于世,将其感悟倾注在作品中:其中一章《欠条》便是诗人对尘世的认知:“欠花开一次鼓掌,欠花落一次沉默……”点赞鹏程的散文诗,祝愿他以大巴山的赤子之心挥洒出更加丰满、美丽、壮阔的诗篇,经得起时间空间的检验,鹏程万里,一飞冲天!
作品选录
农事
夏日的风,朝着远道而来的锄禾者鱼贯而来。苍老的甜言蜜语被吹成真话,转弯抹角。
由近及远,一双眼睛在人间苦熬,流水走过的路,玉米成行。
院子里,一只小黄狗追赶一只母鸡,鸡飞上雕花屋檐,发出咯多咯多的叫声,不是惊恐,据说是要下蛋的前兆。一只青春期的花猫也在玩同样的游戏,蜻蜓在它头顶盘旋,恰似一群暧昧的老鼠,在空中展开巨翅。
清醒人办糊涂事,糊涂人故作聪明。
我与清风共明月,举杯,向离村的人致敬,如同是一株高粱怀念昔日的红,又好比是一座高山,怀念曾经的海,我就此醉去。
热浪翻滚,稻田苍绿,几声蛙叫,几声蝉鸣,两种声音惊人巧合,城里开回来的汽车顺藤摸瓜,在月光中,后备箱装满“叶落归根”。
风吹九曲湾
是谁赠与了大地银色的哈达?是谁将银色的哈达凌空飘扬?
乌拉盖河,你信马由缰穿过天边草原,抵达父亲的湖岸;乌拉盖河,你飘飘洒洒蜿蜒于绿色旷野,飞落母亲的额头。
一马平川,你却九曲十八湾,你究竟想把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向人间诉说?
那对纵马奔驰的情人去哪里了?八百年杳无音信。九曲湾依然在这里岁岁年年任风吹拂……
往上,再往上,观景台上,九曲湾在远处微笑。
此刻,阿娜多姿的女子并没在夕阳中归去,她在风中舞蹈。
你听,呼啦啦的风在给她伴音!
山与雕塑
时光在这里凝固。
一块巨大的昆仑玉石成为历史卷宗,封面题字:可汗山。
草原是山的辽阔,山是草原的巍峨。它们波澜起伏,交换荣耀,在天边。
科尔沁草原用母性的慈爱,呵护一首长达162年的曲谱。翻云覆雨,在历史的长河里光芒依旧……
驻足者,来自南方或北方,抑或更远的他乡,在这里,所有人的心都一样,长着翅膀。
少了杀戮,多了景仰。
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以高耸入云的姿势诠释着民族文化的厚重,山一样挺拔的雕塑永远活在人们心目中!
在山门前与两位将军合影吧,这样,自己的笑容也可以瞬间留在可汗山的相册里。
烈烈北风,茫茫草原。
沿八百米苍狼之路,可登山之巅。移步上阶,途中那二十六根洁白的石柱,伸出头来以先祖的语气,亲切、友善把远古的记忆从草原深处唤醒。
此刻,多少神曲响彻天宇!
可汗山下,八百尊塑像,蒙元兵阵。远去的金戈铁马,疆场厮杀,武士呐喊……早已定格为一幅无声的壮烈画卷。
山腰上,十六尊雕塑,成吉思汗的继承人、其他16位可汗。他们是布满可汗山洁白的星星点点,是一个伟大民族的璀璨往事。
山是一座仰望的雕塑。
仰望的雕塑是一座山。
在可汗山下,我要做的就是控制自己,我怕想象的疆域过于辽远。
月光照在知青小镇
知青小镇的月光是冷的。
当篝火熄灭,当人群散去,唯有月光还在朗诵一个人的诗句。
一切都在模仿。宿舍模仿庄严的番号。人模仿狼,狼模仿英雄。鸣虫在草丛中模仿年轻的战士唱歌,游客模仿知青的端碗姿势。
天空模仿黑夜。
而我们,努力模仿一对情人。
杯中溢出的酒在模仿岁月,南腔北调。
有了月光,便没了灯光。
有了前生,便有了今夜。
这孤独的草原的夜啊!哪一颗是我随手可摘的星星?
——选自散文诗《八月行记(组章)》
版面欣赏
编辑:朱阳夏
责编:陈泰湧
审核:冯飞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Copyright 2015-2022 时代空净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联系邮箱: 514 676 113@qq.com